賽馬會「敢試.敢聘.敢做」計劃

聽障

主要分為弱聽/低聽力及聾人(完全失聰)兩種。

1) 對聽障人士的誤解

事實上,聽障人士能力是高的,工作時也能十分專注,做事同樣認真,只是相對健全人士,他們因不能以最快的方法接收信息,因此需要較長時間學習工序和溝通,所以未必容易得到僱主認同,結果會影響聽障人士的求職和就業機會。 另外,僱主﹑甚至是一般人對聽障人士都有一些誤解,例如:
-與聽障人士溝通很困難?

現時大部份聽障人士都與其他人一樣懂得使用Whatsapp等媒體溝通,另外也可以使用輔助儀器協助電話聊天,如一些軟件設計的自動語音辨識系統,在啟動字幕功能後,幫助使用者將語音即時轉化為字幕。

-聾=啞?

人們常常把「聾」與「啞」聯繫在一起,把聾人及弱聽人士稱為「聾啞人士」, 其實「聾」與「啞」是兩個完全不同的身體機能,「聾」是聽覺問題,而「啞」 則是聲帶問題。 而聾人及弱聽人士往往被誤解成啞巴,主要原因為當聽力受影響後,會直接影響言語學習及與人溝通的能力,所以常常出現咬字不清及發音不準確。

-聽障人士較容易激動?

聽障人士於打手語的過程中,需要透過口形、手勢、表情和肢體動作配合,才能更有效表達所思所想,適當的表情能使聽障人士更清楚明白內容,例如「開心」 和「非常開心」,手語的手形和動作一樣,但只要加上跨張的表情,就能表達「非常開心」的開心程度,所以在不認識的情況下,一般人往往會誤會聽障人士很容易激動。

2) 聘請聽障人士/殘疾人士的理由

-「我們重視工作」

根據國際殘疾人權利公約第27條,殘疾人士在與其他人平等的基礎上享有工作權,包括有機會在開放、具有包容性和對殘疾人不構成障礙的勞動力市場和工作環境中,為謀生自由選擇或接受工作的權利。聽障人士雖然聽不清/聽不到,但不代表他們做不到。

-「我們不怕困難」

聽障人士或會與同事之間有溝通問題,但他們因過往的經歷,造就了他們擁有堅毅及不放棄的精神,不少情況下他們可激勵同事士氣,對於公司都是有利的。

-「請給我們一個自力更新的機會」

工作是基本人權,聽障人士也有生活上基本的需要。工作在香港是必須及直接維持生活的方式。他們不應身體上的缺憾而失去自力更新的機會,改善他們的貧窮處境。此外,工作除了協助聽障人士改善生活條件外,更重要是可透過工作提升社會地位和自尊心。

eConnect 就業連網

一份工作,對每個人都十分重要,而對殘疾人士來說更是意義深遠。然而一直以來,視障、聽障、長期病患、精神復元及肢體殘疾人士在尋找工作的路途上都殊不容易。「eConnect就業連網」本着《共享人才》《共享機遇》和《共享資源》的原則,結合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、香港失明人協進會、香港聾人福利促進會、香港傷健協會、香港復康會、利民會、香港善導會及聖公會綜合職業復康服務中心等8間社會服務機構或單位的力量,積極尋找良心企業夥伴提供職位,並透過多元化的培訓、配對和在職跟進等服務,協助殘疾人士及長期病患者投身公開市場就業。

由於企業業務林林總總,工作環境各異,過去縱使老闆有心聘請殘疾人士,亦未必能找到合適的人才聘用。我們希望透過集合多間本港社會福利機構力量都建立的「eConnect就業連網」,可為僱主配對合適的殘疾人士,同時提供緊貼的就業後支援服務,減少良心企業在聘請殘疾人才時可能遇到的困難。

另外,殘疾人士亦可透過連網報讀「eConnect就業連網」內各機構舉辦的不同課程,獲得更多培訓機會提升個人潛能和職業技能。藉着多間機構的資源整合和配對,突破機構的資源限制,能為殘疾人士舉辦全年無休的多元化培訓和招聘活動,創造更多就業機會。

了解更多eConnect 就業連網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econnectemploymentnetwork/

網頁導覽

賽馬會「敢試‧敢聘‧敢做」計劃